Sunday, September 20, 2009

何谓朋友?

何谓朋友?根据相关资料,最初的说法要追溯到春秋时期,它与私塾的兴起有关,所谓“朋友”,是指同门之友而言,将他们聚集在一起的不是传统的血缘关系,也不是世俗的利益关系,而是一种对“道”的共同追求,故朋友者,“同道”之谓也。因为是“同道”,故“朋友”一词,凡志同道合者,皆可谓为“朋友”。关于朋友之道,孔子的主要思想是道义相交,忠信相待。可是,就现代而论,人们已开始重新审视朋友的定义。它已被人类广泛的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却又违心地说出宽容之道,提出宽容才是使得友谊向前延伸之类的演说以做掩饰。谄媚拍马,夸夸其谈之辈数之不尽。
“道不同,不相为谋。”共同的价值体系与
人生取向是成为朋友的基础,这是古代所推崇的朋友的定义,朋友就是志同道合,是心与心的默契,是灵与灵的交流,即使是殊途,也能同归。一方有难,对方便是伸手鼎力相助的人。然而,源于人性的自私,默契的友情更难求了。孔子说“言及之而不言”,叫做“隐”。一方坦诚相告,对方却吞吞吐吐,遮遮掩掩让彼此心里觉得存有隔膜,是自我保护还是故作矜持呢?这是一种无奈,是知己难寻的无奈。
现代人把朋友这两个字前面都加了很多字眼,好朋友,真正的朋友,普通朋友,男朋友,女朋友,还有永远的好朋友之类的。古龙曾经在他的
文章中提到他的武侠人物有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义气。在他看来,朋友就是朋友,朋友绝不分好坏,真的还是假的,因为朋友只有一种。出卖人的朋友,根本就不配说这两个字。一股侠气,一股血气,一股义气才能击败邪恶,人类才能永远存在。就象上海滩中的许文强会在兄弟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不顾个人的安危,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成全朋友,这是义。这种义是理想化的朋友精神,是现今社会所欠缺的,多少友谊在势力中扭曲了它的本真。世间冷暖变幻,有真就有假,有实就有虚,有爱就有恨,所以,友谊也自然在困惑中徘徊。
现实中,每个人都在忙碌着,很多时候是无助的,孤独的,寂寞的。所以“朋友”在现代的退化中,只想着需要朋友,在交往中找到感情和精神上的依托。我能理解但不认同。交往中只要求感情和精神上的依托,那心灵就无法沟通,相互不能理解,还会进化到心灵包上一层铠甲,不能坦城相见,只会尔虞我诈。这种人生,即便物质生活再富足,又有什么意思?温馨,绝对是友情的感觉,最温暖的友情是一种相契,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感悟,你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背影、一个回眸,朋友都会心领神会,不需要彼此的解释,不需要多言,不需要废话,不需要张扬,都会心心相印的。那是一种最温柔、最惬意、最畅快、最美好的意境。当你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曾经与你一同患难过,并还在不时地想起你,那么即便死神已经走到你的跟前,又有什么呢?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交友贵在交心,只有心与心的融合,友谊的关系才能牢固。如以权交,权去则友断;若凭财交,财散则人去,这更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当今的有些人,往往把友情当儿戏。如果彼此用得着,见一面,便互称朋友,实在是有损于“朋友”这两个字的内涵。这样的朋友,只能坦途时,彼此唱着歌欢乐而行,并不能坎坷时伸出手相搀相扶。有的人也许号称朋友遍天下,其实只是互相利用者;有的人也许只有一、二知己,却是雪中送炭者。因此,交友要慎,不在多,而在精。真正的友情是会让世间有着温暖的光色,也是让人为之
努力坚持的动力。因各自努力而存在,因彼此认同而交融,因患难相助而深厚,因同享快乐而升温,因心灵博大而永存。